我院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
发布时间:2007-11-22 点击:

我院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2007111519日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全国内地各高校共有884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并进行作品展示。我院04级本科生陈心光同学负责的《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防锁》作品作为厦门大学5件参赛作品之一被推选参赛,经过“书面评审”、“公开展示”、“专家质询”等环节,最终喜获科技发明制作(B类)三等奖。这是我院首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不断提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0071115上午11时,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敬达在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式后,陪同校团委书记徐姗娜、副书记徐跃进等领导同志参观我校各参赛作品展台。当路过我院《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防锁》作品展台前时,杨书记特地停下脚步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参赛作品,并听取了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队长陈心光同学的简短汇报,他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拼搏,努力争取在本届挑战杯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学院争光。我院参赛代表陈心光、黄斌、林立新同学在听了杨书记的发言后纷纷表示,杨书记亲临我院参赛作品展台,给团队成员以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本届“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示期间,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通过PPT展示、视频短片、宣传单、喷绘海报等方式展示作品,到厦门大学《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防锁》作品展台前参观交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各高校代表、评委会成员和普通观众都对我院的参展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频频驻足在展台前,询问作品情况。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朋友都对厦门大学优美的风光和红红火火的学生科技学术活动充满兴趣,纷纷索要资料。展台还吸引了各界媒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团队队长陈心光同学介绍说:“对我们来说,一些相对简单的科技创新也许更有意义。我们的作品是《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防锁》,在这个作品中我们们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能广泛用于物业管理和各种锁具,现在样机的成本大概上百元,商业化后成本会更低”。我院参展学生代表也广泛结交了各高校朋友,宣传了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收获颇丰。

   我院为参与“挑战杯”竞赛做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准备,积极组织学院专业教师和学生中的学术科技研究骨干成员参赛。学院领导和院团委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竞赛从宣传发动工作到国家终审决赛历时一年多。这次我院参赛作品喜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是与我院一直以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的。相信我院今后一定会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飞跃、更辉煌的成绩。

    

图一、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代表在展厅前合影

图二、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代表在展台前合影

附一: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的全国性大型赛事,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教育成果,激发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因其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而被冠以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界“奥林匹克”的美名。自198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由于在该竞赛中获奖的不少优秀学术科技成果还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该竞赛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南开大学承办。本届竞赛参赛规模超过往届,并首次邀请海外知名大学参赛。竞赛分自然科学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内地共有884件作品入围决赛,此外还有港澳台地区和国外高校的作品。这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学术创造热情和能力。

本届挑战杯除学生科技作品展、“挑战杯”回顾展之外,终审决赛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雅韵清歌”合唱音乐会、“民族瑰宝•相声引力”专场演出、“青春•艺术•友谊”大型交响音乐会、“缘自‘挑战’”海内外大学生联欢晚会、闭幕晚会等。

据悉,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附二:

厦门大学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公共事务学院的《低价中标与廉政建设——< 厦门市建设工程经评审最低投标价中标>政策腐败治理效果评估》获得一等奖,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固体酸碱催化两步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农业信息监测系统(WAES)》、软件学院的《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防锁》和公共事务学院的《NGO在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调查——以云南环保NGO为例》获得三等奖。我校还同时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教

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附三:

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成员

图三、我院智能声纹识别团队成员合影

前排左起:

陈厦建(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保送中国科学院,队员)

苏毓仁(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保送北京大学,队员)

黄小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签约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队员

后排左起:

黄 斌(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保送清华大学,队员)

陈心光(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保送中国科学院,队长)

林立新(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已保送复旦大学,队员)

 

注: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B类)为“挑战杯”竞赛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具体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附四:《中国青年报》对我院参赛作品的报道

科研产品大商机 息息相关身边事

20071118

  一次去社区做义工时,亲历的一件事让时为广州大学信息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的庞志斌难以忘怀。

  “有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不小心摔倒了,碰倒了桌子,桌子压在了他的腿上,他动不了,等我们发现时,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多小时。”庞志斌说,那时,社会上也有一些急救呼叫产品,但多是在使用者主动呼叫的情况下实现救助,能否研制一个能自动判断并主动实施呼救的产品成了他课程学习之外的又一个目标。

  经过两年的努力,庞志斌在整个团队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成功研制出“新型移动式老年人平安钟”。

  “平安钟”的特点是:使用者不仅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自主按下求助按钮呼救,而且当使用者遇到摔倒、昏迷等不能主动按下按钮的情况时,其智能健康诊断系统会通过检测三维震动、脉搏跳动等数据情况自动判断并向医院或社区发出求助信息。此外,使用“平安钟”的老人或小孩如果迷路或走失,服务中心会通过“平安钟”上的GPS功能确定他的地理位置。

  如今,“新型移动式老年人平安钟”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作品。

  谈到这几年的研制体会,庞志斌说,“平安钟”算不上是重大的发明,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研制它,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我特别盼望‘平安钟’能被转化成商品在市场推广”。

  “如果商业化,这个产品能做得比名片稍微大一点,和一般手机的体积差不多,很方便老人和孩子使用。”庞志斌说,自己制作样机的成本是2000元,如果商业化,产品价格也就在800多元。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容易让人想到一些很重大的科技项目,或一些离市场比较远的科研项目。但在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决赛作品展上,记者不仅发现了智能机器人、便携卫星通讯设备等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作品,更让人欣喜的是,很多作品和庞志斌的“平安钟”一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我们来说,一些相对简单的科技创新也许更有意义。”厦门大学的陈心光说,他们的作品是“智能声纹识别保密安全锁”,在这个产品中他们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能广泛用于物业管理和各种锁具,“现在样机的成本大概上百元,商业化后成本会更底”。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学生朱晔一做实验时发现,在实验室抽提样本DNA比较繁琐而费时,质量不够理想,也不环保,“我受到硅胶吸附DNA的原理启发,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摸索出新型硅胶抽提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足够的样本DNA,将原来的采样有害转向‘无损伤取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采样难而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科研实践成果,人体口腔粘膜、唾液、头发等都可以成为DNA抽提的标本。朱晔一说,如果采用他们科研实践的“‘绿色环保’的DNA纳米级硅胶提取试剂盒制备方法”,将使科研及生产中的样本DNA抽提向规模化和简易化发展。

  从日常身边的生活需求开始科研,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使他们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商业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计算科学及工程系大学生刘振宁的参赛作品是“家具窗户自动清洁器——神窗手”。“我家住在30层,擦窗玻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一些为擦玻璃而坠楼的新闻报道,让我感到很难过。安全地清洁高层的玻璃窗是我制作这个作品的初衷。”刘振宁说,在和团队成员李摈成的合作下,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研制成了“家具窗户自动清洁器——神窗手”。“神窗手”是首个全自动清洁高楼层家庭窗户的工具,特点是具有射水、刮净和抹干三项功能,能清洁窗户的边缘死角。刘振宁介绍,这个作品的样本成本为240港币,如果量化生产成本约为120港币,“当然,根据零配件的选材价格有可能会更低”。对于该项发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评价:“这是一个相当具有商业前途的作品,若能推广,商业利润一定相当巨大,市场十分广阔。”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