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ow暑期社会实践以人们最熟悉的“饮食”作为切入点,通过探索闽南饮食文化的历史,搜集手艺人的故事,调查闽南百姓饮食习惯以及闽南饮食的知名度,深入研究闽南饮食文化的溯源以及传承。
2017年7月8日,实践队员来到漳州,走访了青年路锅边糊、公园路四果汤、王记府埕传统卤面、阿平豆花等传统闽南餐饮老店。以青年路锅边糊小店为例,店主温燕林婆婆已经开这家店三十三年了,她的手艺是婆婆那里传下来的,现在是儿子和媳妇在掌勺。店内的生意很好,本地人居多,有些人甚至从小吃到大,有些从漳州走出去的人有时也会不远万里跑回来,将晒干的锅边糊打包带走,只是为了回忆故乡的味道。婆婆说道:“我们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大人带小孩子来吃,小孩子长大之后还来吃。”
通过对几家店店主主和顾客的采访,我们感受颇深。漳州小吃不愧是闽南饮食文化的源泉,配料美味又十足,全部都是纯天然无污染,老板自己手工做成,让人吃着也放心,小吃店多是一家人营生,有的已经传了几代人,店铺虽小,食客却络绎不绝。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虽然漳州小吃美味无比,但和厦门小吃相比,漳州小吃似乎很少被游客们所提起,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真正正宗的美食在漳州。这样安静、沉淀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就像是呼吸一样普遍得融入到每位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了。在这里,老店的影响力可谓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尽管老店的生意普遍红火,漳州小吃还是面临着一些转型上的问题,作为一个小城,漳州依然有着朴素的气质,但我们在行走间见到的多是老年人,而新开的小吃店的生意也并不理想,而能做、喜欢做小吃的年轻人似乎也并不多见。在全国甚至全球美食都不难品尝到的今天,如何让传统的闽南美食继续发扬,让更多人见识到它的魅力,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实践队将通过资料、政策收集、访谈等方式进一步探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Billow实践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