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4日晚,计算机科学系邀请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梦秋教授给学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永恒与人生”的精彩的演讲,拉开了计算机科学系“中外文化系列讲座”的序幕。报告由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赵致琢教授主持,辅导员陈泗林老师及一大批海韵园区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和外系学生参加了学术报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追求永恒?在这场讲座中,徐教授以同学们的口头禅“郁闷”开头,展开话题,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徐教授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慧根,即探索宇宙人生底蕴、目标的精神追求。自然科学与实证科学可以解除人类肉体的痛苦,但不能解决精神上的困惑和难题。在世俗人生中,人们固然可以通过追求财富、权力与长生不老来接近和追求永恒,但这些都具有恶的无限性。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只有人类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才能包涵在无限的永恒之中。徐教授借此劝导同学们要珍惜校园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努力。人生的永恒境界在于真善美,只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构造和谐的人生与和谐的社会。这些,构成了徐教授为同学们解闷、解惑的要点。
哲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求得心灵的满足。哲学对于理工科专业的人才,犹如智慧的海洋。正因为哲学对于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系率先在新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将“中国哲学史”、“西方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研究的艺术”列为本科生必须要选修的课程(五选一)。或许部分同学还没有意识到哲学思想方法对自己成长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消极地对待这样的选修课程。然而,在有关人生的价值、意义、理想,以及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面前,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严肃、认真、理性的思考和选择。此时,你会发现,我们需要哲学的智慧。
徐教授的演讲生动幽默,报告过程中多次引发同学们阵阵的笑声。教室里掌声不断,有两次整个教室都快沸腾起来了。教授渊博的学识和激情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广泛的好评,不少观点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报告结束前他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于和同学们交流。大家在自由提问和轻松的气氛中,从中国为何没有国教,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文化发展之成就对比,到对道德经所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的理解等方面积极提问,展现了工科学子勤于思考的特点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切关注与眷恋。
随着计算机科学系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采用适应理工科专业教育与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真正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从身心健康和文化涵养两方面培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学科专门人才,是计算机科学系在实现“科学办学,内涵发展”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正在稳步推进的一个项目,而举办“中外文化系列讲座”正是这个项目的开端。人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科学与人文渗透、融合、交流、互动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将是大有裨益的。
据悉,计算机科学系的“中外文化系列讲座”得到了人文学院等兄弟院系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还得到首都多家出版社的资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的知名学者走进海韵校区,为同学们带来一系列丰盛的文化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