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学生评议、助学工作组工作条例》修改说明
评奖评优评补助、荣誉称号、推优入党等工作是广大同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以往这些工作基本是由班主任组织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来做,虽然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以一对百,不可能熟知所有同学的所有情况;当然最佳最完美的办法是每次遇到大小事情都召开班级大会全民投票产生人选,但每次都召开班级大会不仅不现实,而且经常出现出勤率低下、结果难产等尴尬局面。因此以往这些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常常受到同学们的质疑和议论,是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却又是非做好不可的。
另一方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许多积极分子和同学都提议应加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力度,让党员和积极分子在班级事务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手中有权”,以更多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以树立党员威信,真正发挥党员的作用。所以把每班党员纳入工作小组中,作为当然的成员,这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同样,全体班委也必须切实履行其职责。
学院评议、助学工作组作为我院与学生相关的各项奖、优、补助的评审机构,应建立院、班两级管理体制,在评议、助学工作组的领导下,以班级作为主要工作阵地和单位,形成学院学生工作组(主要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辅导员、班主任)――评议、助学工作组――各班工作小组这样一种运行机制。学院颁布的评议、助学工作组工作条例和评奖评优实施办法,在执行人员上可以打通使用、紧密结合。为什么要以班级作为主要阵地和单位呢?理由是(1)我们之所以设计评奖优助的工作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是既能评出绝大多数同学都满意或者没有异议,又保证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耗费的人力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这是维护学院学生工作公信力的大问题。而若采取旧有制度,即由从各班选出的极少数同学组成勤工助学委员会,还存在着“隐患”:占学生总人数极少的委员会(仅有十数人)无法详尽了解本班同学的情况,更别说其它班同学的情况了,可能会有不少同学认为由这些同学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是“师出无名”,从而反对委员会评出的人选。(2)从我们面临的工作要求来看,学院层面的奖优助(例如全校范围内推荐赴国外大学交流生、面向全校范围评选十名携程阳光助学金等)和班级层面的奖优助(最典型的就是覆盖面达30%的特区专项生活困难补助)并存,而学院层面也好班级层面也好,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中去。
因此学院拟修改勤工助学委员会制度为学生评议、助学工作组工作条例,由学生会主席担任主任,勤工助学部部长担任副主任,各班班长担任委员。这是管理层。执行层是各班的工作小组,由班长担纲,通过合理的人员构成,尽可能代表班级各个群体的声音,不忽略任何群体的利益,只要安排得当,同学们会认可这样一个代表全班同学利益的工作小组来决定他们的利益。
评议、助学工作组管理层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的舞台,相反,它是学院与学生相关的评奖优助工作的“项目经理”。它接受学院学生工作组老师们的领导,领受了工作任务之后,即分派给各班工作小组执行,并负责档案管理。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它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例如整个学院只有1个名额,如何产生?这就要让各班推荐1-2名符合条件的人选,委员会管理层汇集起来,横向比较,产生合适人选。同时要照顾各个班级的人选平衡问题,这次给了甲班,下次是否考虑给乙班?等等,这类需要统筹协调的工作,管理层恰好可以在班主任、辅导员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而执行层则主要负责执行管理层下达的各种评选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听取工作小组成员们的意见,未必拘泥于坐在一起开会,电话、邮件等都可以,灵活地采集成员意见。工作小组是常设机构,人员在制度框架内可以轮换,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建言献策。学校现在各种奖优助也是名目繁多,且常常时间要求非常紧迫,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常设的工作小组可以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随着形势发展,若试运行顺利,还可考虑由各班工作小组来产生推优入党的人选,并考虑在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中设立工作小组。当然,再好的制度也贵在落实、贵在坚持,希望同学们理解学院的意图,各级学生干部、班委、党员切实负起责任,把评奖优助的工作做好,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褒奖最值得褒奖的人。
学院学生工作组
二○○七年六月一日